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手機選單
:::

新聞稿

    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:不到一公分傷口精準處理脊椎病灶 列印
      資料更新時間:113-06-12 16:45 聯絡人:何哲安 聯絡資訊:1003261@kcg.gov.tw

   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骨科王子豪醫師

    50歲李先生於兩個月前工作時一次腰部拉傷後,開始出現右大腿延伸到小腿的麻痛症狀。到診所就診開立止痛藥及復健治療一個多月仍然沒有改善,甚至上班時連續行走5至10分鐘後右下肢麻痛情況會加劇,需要坐下休息才能繼續行走。一度痛到去急診就診給予止痛針注射後才能緩解。

    因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品質,李先生至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骨科王子豪醫師門診求診,經X光檢查顯示腰椎輕微退化及增生骨刺,進一步磁振造影檢查顯示腰椎第三、第四節椎間盤突出合併右側神經壓迫。

    因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,王醫師與病人討論過後,考量到李先生希望盡早恢復工作及日常生活,決定接受「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及突出椎間盤切除手術」。術後當天下午右下肢麻痛情況大幅緩解且可下床活動,傷口不到一公分,隔天就順利出院。1周後李先生回到公司上班且可以從事輕度工作,術後3個月門診追蹤良好,沒有出現復發情況。

   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王子豪醫師表示,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系統中常見的疾病,好發於30-50歲的族群,較常見於體重過重、抽菸、久坐及粗重工作勞動者。椎間盤突出發生時,椎間盤纖維環破裂,椎間盤內髓核突出壓迫到脊髓或神經根,造成下肢的酸麻痛,疼痛位置可能從屁股一路到腳底,也就是俗稱的「坐骨神經痛」。

    王子豪醫師解釋,椎間盤突出急性期先以休息、護腰保護及消炎止痛藥緩解症狀,稍微緩解後可接受復健治療,多數患者的症狀會在2-3個月內改善。若保守治療無效,症狀嚴重影響生活或出現下肢無力、大小便失禁的情況時,則應該接受手術治療。

    傳統標準的脊椎開放減壓手術,至少4-5公分的傷口,且無法避免對於肌肉組織的破壞及較大量脊椎骨性結構的移除。 隨著醫療及科技的進步,脊椎內視鏡在脊椎的疾患上有更多的應用,利用精準的定位,脊椎內視鏡使用不到一公分的傷口穿過皮下及肌肉組織,在脊椎病灶處進行脊椎減壓或是椎間盤移除。除了可以盡量保存肌肉組織、韌帶和骨性結構,避免非必要的破壞,大幅減少術後疼痛;更重要的是內視鏡下的視野有放大的功能,可以更好的識別病灶以及神經組織,增加手術成功率也減少神經損傷的風險。許多臨床研究結果也顯示,使用微創脊椎內視鏡進行手術減壓,一樣能達到傳統手術的成效,更有出血少、住院天數短、術後疼痛大幅減少以及手術後恢復快的優點。

    王子豪醫師提醒,雖然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有更快的手術恢復,可以快速回到工作與生活,病患在日後生活中仍需要維持良好的姿勢及避免錯誤的彎腰習慣,增加核心肌群運動來改善脊椎周邊的肌力,才能減少復發,保持脊椎的健康。

    椎間盤突出 骨科王子豪醫師
    椎間盤突出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骨科王子豪醫師

     

    • 相關圖片
      1. 圖片1
      2. 圖片2
    :::
    ▲開啟 ▼關閉